星期六, 6月 07, 2008

鮪魚生魚片的分別

這幾天終於問清楚鮪魚生魚片的差別。主要可以分成幾個部份:大肉(赤身)、皮油、腹肉(台語:冷度)、三角仔(台語)。

大肉是整條鮪魚最多的部位,除了腹肉以外的部份大多都是大肉,日本稱做赤身。這個部位最大的特徵就是顏色接近深紅色,我想黑鮪魚的稱號應該就是這樣來的 (完全就是小朱說)。這部份油脂較少,我蠻喜歡吃這個部位的,因為吃多不會膩。

皮油,就是我今天吃的部位。皮油意指魚皮下脂肪較多的部位。皮油是在黑鮪魚背部的部份。皮油也有不同的分別。像今天吃的部份也有看起來像是大肉顏色的皮油。皮油油脂較多的部份顏色會比大肉淺,但是看起來並不會有特別的絲狀油脂分佈(有看過將太的壽司吧?)。此部位吃起來滑順甘甜,跟大肉油脂較少的甘甜味不太一樣。說這麼多,還是要吃過才知道差別。不過這個等級以上的部位建議不要一次吃太多。因為油脂開始變多,剛開始吃會有想哭的衝動(太好吃了),而多吃幾片以後,應該會有想哭(太油膩了)的衝動…。

腹肉,是我明天要吃的部位。台語發音ㄌㄧㄥ ㄉㄡ,也就是黑鮪魚腹部,器官外面的肉。此部份油花很多,細絲狀的油脂分佈在生魚片上,這種油花的分佈想像成高級牛肉白色細絲般脂肪的感覺就對了。這種生魚片吃起來入口即化,吃起來就像快升天一樣好吃。但記住建議不要吃太多,吃個二、三塊享受到美食即可,再多吃會容易感到噁心。另外腹肉還分為上腹、中腹、下腹,而三角仔是上腹的上面。

你問我會什麼會知道?這當然是因為我有一次吃過很多腹肉生魚片阿,科科…。

三角仔,這是頂級的黑鮪魚生魚片。傳說中一片300元台票就是這種生魚片,位於黑鮪魚聯接胸鰭的那塊肉。每隻黑鮪魚此部位的數量都很少。我有吃過這個部位的肉,但是忘記口感了。大致上就是吃了之後,背後會冒出一條龍,還會有人出來敲鑼打鼓那般的好吃。

最後還有一個神祕的部位,就是黑鮪魚下巴。剛我爸說這部份的生魚片,一個黑鮪魚下巴大約1000台票左右。(所以我不太確定一片台票300到底是三角仔或是黑鮪魚下巴),這部位也是 "聽說" 明天會出現的生魚片。

PS. 對了,我只負責吃,不會挑生魚片。

3 則留言:

hychen 提到...

這篇擺明就是炫燿文....

匿名 提到...

小朱:
我離你很近。
只需要淺嚐兩片的那種即可。
各兩片。

Yuren Ju 提到...

hychen:
哈!被你發現了,這篇完全就是炫燿文。

rach:
有空繞道到東港給我請吧 :)